今年以来,泰安市积极构建“123”工作路径,全力推进普惠金融提质增效。9月末,全市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653.39亿元,比年初增加129.98亿元,占全部贷款余额(不含票据贴现)的比重为17.89%,比年初提高2.2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位。
一、“123”工作路径典型做法
(一)实施一个工程。市政府将“央行资金+普惠金融”助企惠民工程,列入全市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,通过发挥央行资金引领作用,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更强金融支撑。
1、推出“央行政策联结贷”。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、再贴现等央行资金,联结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扶持政策,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涉农和小微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。
2、激励银行扩投放。最大限度发挥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作用,对符合条件的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,每季度按贷款余额增量的一定比例提供激励资金。
3、完善体系惠民生。制定出台《关于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在全市健全普惠金融组织管理体系,引导银行下沉服务重心,设立各类普惠中心、小微支行、社区支行等服务网点机构735家。
(二)搭建两大平台。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,搭建对接、辅导两大平台,让“金融活水”更好润泽企业发展。
1、对接平台的搭建。企业与银行机构之间形成“即时推送、接单即办、双向选择”的对接模式。
2、辅导平台的搭建。组建85支金融辅导队和13支产业链金融辅导队,将小微、涉农、科创、制造业、“专精特新”等领域市场主体纳入金融辅导。
(三)建立三项机制。瞄准政策激励、服务创新、调度督促协同发力,以有力保障机制助推工作开展。
1、政策激励机制。如:聚焦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稳定,制定“金十条”政策;聚焦支持工业发展,出台“技改专项贷”;聚焦人才创新创业,出台“人才贷”等融资奖补政策,有力激发了市场活力。在抓好政策制定的同时,注重政策传导落实,建好政策宣贯直通车,不间断将上级支持政策、服务产品等推送企业,以最快速度、最大限度为企业落实金融政策红利。
2、服务创新机制。坚持一手抓产品创新,一手抓减费让利。鼓励银行机构创新推出“强工贷”、“科创贷”、“专精特新贷”三大品牌、648个信贷产品。
3、调度协同机制。建立月调度机制,每月调度情况、分析问题,研究制定下步推进措施。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按月对各辖市区、各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,完善部门协同机制。
二、取得的成效
(一)实施一个工程。
1、“央行政策联结贷”。今年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96.6亿元,直接支持7012户涉农和小微经营主体获得优惠利率贷款;再贷款再贴现余额达108.5亿元,同比增长79.4%。
2、激励银行扩投放。目前共发放奖励资金4622万元。在央行资金政策激励下,全市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达到519.4亿元,同比增长29.1%。
3、完善体系惠民生。加快试点打造,推动新泰市成功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,获得中央1000万元资金支持。
(二)搭建两大平台。
1、对接平台的搭建。分行业、分项目梳理汇总融资需求,建立融资需求台账,第一时间推送给银行机构,开展一对一、多对一精准对接。目前,已累计向银行机构推送融资需求项目1721个,提供资金支持164.3亿元。
2、辅导平台的搭建。目前已对接企业2579家,为796家企业解决融资112亿元。
(三)建立三项机制。
1、政策激励机制。8月末,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38.3亿元,增长17.9%,高于全市平均增幅8.8个百分点。
2、服务创新机制。目前,已为1335家工业企业发放“贷款161.2亿元,为74家科创企业发放贷款11.5亿元,为445家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提供贷款59.53亿元。引导各银行机构通过降低贷款利率、减免业务收费等方式,减轻市场主体综合融资负担。今年为275家企业做无还本续贷610笔,金额41.6亿元,极大减轻了企业“倒贷、续贷”的压力。
3、调度协同机制。加强与人行、银保监等部门的沟通联系,建立金融联席会制度,共同研究推进普惠金融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,形成部门联动,齐抓共管工作局面,共同推动普惠金融提质增效。